中新經緯4月20日電 (李自曼)近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一季度保費成績單出爐。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太保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約1.06萬億元。
總體來看,一季度,上市險企壽險業務逐步回暖,財險業務延續穩健增長態勢。與此同時,保險股也出現較強反彈。
壽險業務回暖
保費“兩升三絳”
一季度時值壽險行業傳統“開門紅”,A股五家上市險企壽險整體回暖,保費增速呈現“兩升三降”的態勢。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人壽保費收入為3272億元,同比增長3.9%;平安人壽保費收入為1717.67億元,同比增長5.63%;人保壽險保費收入為594.14億元,同比下降0.6%;新華保險保費收入為647.72億元,同比下降0.18%;太保壽險保費收入為969.10億元,同比下降2.6%,降幅最大。
國泰君安劉欣琦團隊在研報中提出,中國人壽較早啟動“開門紅”帶來個險新單的快速增長,平安人壽得益于銀保需求旺盛帶來的新單高增;三家負增長的公司,預計主要為減少躉交業務導致新單承壓以及續期業務仍面臨部分退保壓力影響。
數據顯示,平安壽險及健康險實現新業務542.88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個人業務新業務同比增長10%。
華泰證券分析,個人業務新單保費10%的同比增速,反映了代理人質態的改善。雖然代理人流失的情況在2023年可能仍將持續,但幅度有望繼續收窄,預計未來代理人產能提升將抵消人力數量下降的影響,驅動新業務價值恢復增長。
財險業務增長穩健
非車險保費增速超車險
財險方面,保費收入增速仍保持較高水平。
數據顯示,一季度,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676.41億元、769.58億元和575.4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0.19%、5.40%和16.76%。
分業務來看,一季度,財產險公司車險業務回暖,非車險業務延續高景氣。車險方面,人保財險車險業務保費收入679.33億元,同比增長6.5%;平安產險車險業務保費收入500.25億元,同比上漲6.2%。非車險方面,人保財險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6.7%,農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3.2%;平安產險非車險保費收入為201.5億元,同比增長7.89%。
財通證券分析師夏昌盛認為,在一季度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6.7%的情況下車險業務仍實現了平穩增長。預計車險量價齊升邏輯仍將延續,一是在擴大內需的戰略下,汽車消費支持政策有望繼續加碼;二是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可能驅動車均保費向上。大型險企憑借數據、定價、服務等優勢,增速有望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保險股價上漲
分析稱后續估值修復空間大
今年以來,A股市場保險板塊出現較強反彈。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日收盤,今年以來,保險板塊共計上漲6.80%,近20日上漲7.30%。
對于保險股上漲原因,東吳證券研報指出,主要系宏觀預期持續向好,資產端復蘇仍為當前上漲核心邏輯,長端利率仍是勝負手,關注3.0%整數關口信號意義。2023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5%,政策密集披露窗口期,正加速保險股反彈空間。從負債端角度來看,負債端拐點正在驗證,二階段開門紅疊加評估利率下調預期催化短期業務炒停,3月以來高頻數據顯示個險和銀保價值同比繼續改善。
方正富邦基金認為,從估值角度來看,保險板塊依舊處于底部位置,后續估值修復空間大。目前保險板塊正處于順周期估值修復階段過渡期,看好后續經濟持續修復帶動的貝塔行情。
那么,當前是否適合投資保險股?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中新經緯表示,保險股其實比較適合中長期投資,突發性事件以及險企自身的再投資能力都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重點。從概率上來講,其實每年四季度保險股的歷年上漲概率會更大一點,當然也不能完全刻舟求劍,需要結合保險行業整體保費收入和盈利情況以及個股的估值情況來做判斷。當前條件下,一些國字頭的保險龍頭企業受市場關注度較高。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李中元 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