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23日電 題:從流量紅利到品牌紅利,如何爭奪“人心”市場?
作者 李光斗 中新經緯特約專家、著名品牌戰略專家
流量紅利大幅減少,爭奪存量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企業尤其是消費品企業感受到巨大壓力。從政策紅利、渠道紅利、到人口紅利,今已進入品牌紅利時代。過去爭奪的是看得見的市場,接下來要爭奪的就是看不見的“人心”的市場。企業如何抓住品牌紅利?中小企業沒有那么多錢和資源,到底能不能做品牌?
中小企業如何塑造品牌價值觀?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人們認為品類即品牌,你在一個新的細分賽道里占領了消費者心智,就很容易成功。比如風衣的鼻祖Burberry成了品類代名詞、旅行箱是LV、內褲就是CK,還有把名詞變成動詞的搜索品牌,如谷歌、百度等。只要不是說整個行業出了問題,被顛覆了,就能吃到長時間的紅利。
在高度工業化,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什么都可以外包,但是所有的企業都會把一個核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就是品牌管理體系。
當品牌蘋果的價值觀是什么,挑戰權威,創新顛覆舊事物。馬斯克可以說是喬布斯精神的延續,特斯拉的價值觀是關注人類可持續發展?v觀全球所有優秀的品牌,其價值觀都是積極、正向、利他的。
中小企業到底能不能做品牌?其實即使小到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的品牌意識,兩個具備同樣技能的人,一定是有品牌價值的那個能獲得更高的溢價,對于任何想要長線經營的企業,從第一天起就應該樹立建設品牌的觀念。
我們現在很多企業本末倒置了,把花錢做品牌當成成本,把買流量當成投資,處處都講品效合一。當流量來臨的時候當然要把握機會,抓緊變現,但要調整好觀念,從品效合一的執念上轉為品效協同,不追求一次營銷同時達到品牌傳播和效果轉化的雙重效果,而是將品牌和效果進行階段規劃,有機組合,明確做品牌才是企業最珍貴的無形資產,品牌自帶流量,長期有效,還越沉淀越香。
中小企業做品牌還有一個痛點,就是我們太擅長隨機應變了,很會審時度勢,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除了老板不能變,一切都可以變。但所謂品牌價值觀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堅守品質,傳承理念,老板可以換,價值觀永遠不能變。
插位策略做品牌實現彎道超車
運用插位戰略任何品牌都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伊利和蒙牛的崛起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插位是一種針對強勢競爭對手的品牌營銷新戰略,旨在通過顛覆性的品牌營銷,打破市場上原有的競爭秩序,突破后來者面臨的競爭困境,使后進品牌拓展大市場、快速超越競爭對手,進而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所謂插位戰略,就是發現市場縫隙,擴大市場縫隙,并且占領市場縫隙,從而化資源優勢為品牌優勢,運用插位,實現品牌快速成長。
當年我們為伊利做策劃時,中國乳業還是光明、三鹿和三元等城市牛奶品牌的天下。經過調研分析,利用插位戰略,我們提出了“草原牛奶”概念,天蒼蒼、野茫茫的內蒙古大草原成為牛奶品牌最好的背書,在消費者心中樹了好牛奶的新標準,一躍成為中國乳業的頭部品牌。
蒙牛在短短四年內,把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品牌的企業做成上市公司,快速成長為和行業第一伊利并駕齊驅的乳業巨頭,采用的也是插位策略。
創業之初,蒙牛在中國乳業排在一千名之外,而伊利早已聞名天下。蒙牛是如何插位的呢?蒙牛打出的第一句廣告語是:“向伊利學習”,然后又提出“創建內蒙乳業第二品牌”。都知道當時伊利是內蒙乳業的龍頭,爭當第二的口號讓蒙牛以退為進,既搭上了老大的便車,又迅速脫穎而出。
伴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未來十年,中國企業得品牌紅利者才能得天下。(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