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28日電 “網信中國”微信號28日消息,中央網信辦近日發布通知稱,即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3個月的“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
通知指出,將深入清理處置涉企業、企業家虛假不實和侵權信息,堅決打擊惡意炒作行為,依法查處侵害企業、企業家合法權益的網站平臺和賬號,為企業聚精會神干事業、心無旁騖謀發展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
根據通知,中央網信辦將重點治理以下十類網絡亂象:
1.假冒仿冒他人企業名稱、注冊商標、品牌等開設網站、注冊賬號、上架APP和小程序等。
2.采用“貼標簽”“帶節奏”“放大鏡”等方式惡意散布所謂“民營企業賣國論”“民營企業離場論”“國進民退”等論調,渲染丑化、煽動抵觸國有經濟、民營企業。
3.泄露企業商業秘密,虛構企業家私生活話題,炒作企業家個人隱私,泄露企業家生物識別、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跡、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和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
4.假借企業、企業家名義從事違法違規活動,違規使用企業家姓名肖像等。
5.采用“標題黨”歪曲新聞原意、斷章取義企業家過往言論和片面解讀企業財務報表等方式,干擾企業正常經營。
6.提供涉企業、企業家虛假不實信息的聯想詞、相關搜索和熱門推薦。
7.打著“網絡兼職”“招聘寫手”“市場營銷”“負面輿論公關”“有償刪帖”等名義招募網絡黑公關、從事黑灰產。
8.惡意集納企業負面信息、謀取非法利益,以及發布企業和企業家負面報道、評論后,以刪帖、消除影響為名索要財物、要求投放廣告和開展商業合作等。
9.蹭炒涉企熱點事件進行惡意營銷,以及跨平臺多賬號密集發帖惡意攻擊企業、企業家。
10.利用自身信息發布便利,以及技術、流量、影響力優勢,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和誤導性信息,抹黑攻擊競爭對手。
通知要求,不搞形式、不走過場、不夾“私貨”,穩妥有序深入開展清理整治。要建立專門工作隊伍,完善工作流程,積極受理處置涉本地企業、企業家的不法信息。對需要跨地區處置的舉報線索和侵權類信息,上報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對需要依法處置的屬地賬號、應用程序等,上報中央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
中央網信辦指出,對工作落實不力的網站平臺,將嚴格進行問責。要曝光破壞營商網絡環境的典型違法違規案例,對情節嚴重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形成有力震懾。(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