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經緯>>產經>>正文

                              各地土拍“冷熱不均”:非核心區多以底價成交

                              2023-04-30 09:59:47 澎湃新聞

                                各地土拍“冷熱不均”:核心城市數十家房企搶地,非核心區多以底價成交

                                澎湃新聞記者 計思敏

                                52家房企涌入成都,杭州一地塊參拍房企數量創新高......近期,上海、杭州、成都多個熱點一二線城市進行了集中供地,優質地塊供應帶動房企拿地熱情恢復,但不同城市土拍“冷熱不均”的現象仍然明顯。

                                中指研究院分析師孟新增提到,2023年,22城“集中供地”進一步淡化,普遍發布2023年土地擬出讓清單,并采取“多次少量”模式供地,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截至4月27日,22城住宅用地合計推出271宗,規劃建面2340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49.5%,縮量趨勢未改。

                                土拍市場分化,不同城市“冷熱不均”仍然明顯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國22個重點集中供地城市中共有11個城市掛牌出讓宅地80余宗。其中,6個城市為首批集中出讓:廣州6宗、青島2宗、長沙8宗、上海19宗、無錫6宗、濟南6宗。其他城市如合肥出讓今年第二批次11宗地塊,杭州出讓今年第三批次12宗地塊,以及成都6宗、天津5宗、北京2宗。

                                在本輪土拍中,上海一次性推出19宗涉宅用地,拍地總金額近519億元,平均溢價率約7.3%,頭部房企回歸積極補倉,共吸引超50家房企競拍,為近六年最多。另外,杭州市、合肥市和無錫市三大長三角核心城市也在本輪集中供地中完成累計成交金額近370億元,杭州市12宗地塊僅花費50分鐘就全部出讓,合肥土拍的參與房企總數則超60家。

                                但是,不同城市“冷熱不均”仍然明顯,“分化”仍是土拍市場關鍵詞。

                                孟新增提到,2023年以來,隨著經濟預期邊際好轉、房地產政策進一步顯效,核心城市土拍情緒回溫,但城市、板塊間分化現象仍較明顯。

                                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截至4月27日,22城成交地塊地價上限占比達47%,底價成交占比達45%。具體來看,北京、上海、杭州、合肥地價上限占比均在六成以上,其中,北京朱辛莊地塊吸引42家房企參拍報名,創北京地塊參拍企業數量紀錄;杭政儲出[2023]4號地塊共有60家房企參與搖號,創下近兩年單宗地塊報名房企數量新高;成都4月18日土拍中有52家企業報名,青羊區內金沙35畝地塊有35家進入搖號抽簽環節;上海土拍中萬科、華潤、中海時隔三年重回土拍市場,且多宗地塊超10余家參與現場競價,地價達到上限的地塊占比達79%。蘇州、寧波、南京、長沙、青島核心板塊土地競爭激烈,競拍至地價上限,而非核心區土地多底價成交,板塊間分化明顯。

                                根據中指數據CREIS跟蹤統計,1-4月非核心一二線城市土拍市場仍以底價成交為主,如鄭州在首輪土拍中推出11宗地塊,其中10宗底價成交;長春推出8宗地塊,其中7宗底價成交。天津于4月28日出讓的3宗宅地也均以底價成交。

                                業內認為,當前市場熱度僅限于部分高能級城市,部分城市土地市場仍在調整通道,而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疲軟恢復難度仍較大。

                                民企拿地意愿提升,央企國企仍是拍地“主角”

                                另一方面,從拿地房企來看,央國企仍是拍地主角,不過部分城市民企拿地金額占比提升。

                                以上海首輪土拍為例,參拍的50余家企業中雖然有近20家民企,但19宗地塊中14塊被國企和地方國資競得。另外,截至4月底,2023年北京住宅用地央國企拿地金額占比近七成,民企拿地力度整體來看仍在低位。

                                按照中指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22年22城集中供地累計拿地金額中,央國企占比37%,地方國資占比42%,民企占比僅16%,央企、國企、地方國資是拿地主力。2023年以來,22城已成交城市中,北京、上海、蘇州、鄭州仍以央國企和地方國資為拿地主力,其中鄭州地方國資占比達六成;而杭州、南京、成都、寧波城市民企拿地金額占比有所提升,如杭州民企拿地金額占比在五成以上,較2022年提升3.9個百分點,其中濱江仍為民企拿地主力;南京土拍民企拿地金額占比亦有所提高,偉星、欣源置業等民企均競拍至地價上限摘取地塊;成都更多的是當地民企,如誠一投資、四川邦泰置業、樂山海天、嘉禾興等。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升溫之下,北京兩宗地塊土拍規則升級,競拍規則有所收緊。北京土拍新規則要求禁拍企業范圍由“同一企業及其控股的各個公司”向上溯源到“同一集團成員企業”,有利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業內指出,2023年以來,北京土拍情緒相對較高,特別是3月23日成交的朱辛莊地塊創地塊參拍企業數量新高,吸引42家房企參與搖號,其中有些參拍公司雖然不屬同一企業,向上追溯屬于同一集團,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搖號中簽率。此次規則調整,有利于維護土拍市場“公平、公開、公正”的交易原則。

                                另根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1-4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2023年1-4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3150.1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13.1%,降幅繼續收窄。TOP100門檻值為10億元,較上年同期42億元大幅下降。TOP100企業招拍掛權益拿地總額占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的比例為56.67%。

                                從新增貨值來看,華潤置地、建發房產、萬科占據榜單前三位。2023年1-4月,華潤置地以累計新增貨值503億元占據榜單第一;建發房產、萬科緊隨其后,累計新增貨值規模分別為418億元和337億元。TOP10企業2023年1-4月新增貨值總額3152億元,占TOP100企業的33.4%,新增貨值門檻為38億元。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付健青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3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性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伦理|久久人妻中文字幕乱码|自偷拍亚洲精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