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5月3日電 (熊思怡)日前,A股93家電力公司2022年業績出爐,近八成實現盈利。
四公司營收超千億
依據申萬行業分類標準,2022年93家電力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153.83億元,同比增長13.8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58.37億元,同比增長93.88%,電力行業實現業績雙增。
華能國際以2467.25億元營收位列行業第一,高出第二名國電電力540.44億元,另有大唐發電、華電國際兩家公司營收超千億。
73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接近八成,其中長江電力以213.09億元居首,是唯一一家凈利潤過百的公司;中國廣核、中國核電以99.65、90.10億元位列第二、三名。
截圖來源:同花順iFinD
令人意外的是,華能國際營收穩居行業第一的同時,凈虧損73.87億元位列行業倒數第一。對此,華能國際解釋稱,由于2022年度煤價仍居高位,且公司煤機裝機比例較高,新能源發電盈利未能覆蓋煤電虧損等情況影響,全年業績虧損,比上年同期減虧26.17%。
超四成火電公司虧損
事實上,火電公司虧損率遠高于其他方式發電的公司。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2年27家火電上市公司中11家虧損,虧損率40.74%;12家光伏發電公司中4家虧損,虧損率33.33%;水力發電公司中僅韶能股份1家虧損,虧損率10%;風力、核力發電公司全員盈利。
梳理發現,火電公司普遍將虧損歸因于“煤炭價格居高不下”。不過,隨著多方推進增產保供工作,2023年以來,煤炭價格已出現下行。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山東地區5000大卡動力煤到廠價格為875元/噸左右,較年初價格相比,下降285元/噸,降幅為24.57%。受此影響,火電公司虧損率明顯下降。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虧損的火電公司減少至6家,占比僅為22.22%。
截圖來源:同花順iFinD
展望二季度,天風證券認為,多省電價仍有望保持高比例上浮,同時成本端現貨煤價大幅下降并有望帶動長協煤履約率提升,火電盈利能力或將進一步修復。
來水波動影響水電業績
如果說火電是“靠煤吃飯”,水電則是“靠天吃飯”。以長江電力為例,2022年長江電力以213.09億元業績成為電力行業“盈利王”,但與2021年同期相比業績卻下滑18.89%。
東北證券指出,受長江來水偏枯影響,長江電力2022年所屬四座流域梯級電站發電量1855.81億度,同比降低10.92%,平均電價269.72元/MWh,同比增長1.54%(調整前),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至57.29%。
不過,2023年1月,長江電力公告云川公司過戶完成。民生證券分析,在完成注入后,長江電力國內水電裝機將提高57.6%至7169.5萬千瓦,六庫聯調進一步平滑來水波動,增發效益顯著。(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